我被送到SM俱乐部「调教」,这究竟是自由还是囚笼?揭开情感操控的真相
凌晨三点的都市霓虹下,我站在SM俱乐部的玻璃门前。西装革履的领班递给我黑色丝绒眼罩时,我的手在微微发抖。这不是一场猎奇体验,也不是为了满足猎奇心理——而是为了偿还那笔连本带利滚到十万块的网贷。

「好好表现才能早点赎回自己」,放贷人这样说。我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串闪烁的数字,突然想起小时候看童话,灰姑娘被继母赶到烟囱边时的眼神。
一、被异化的「自愿」
俱乐部的红丝绒帷幕像一头饕餮,吞噬着形形色色的困惑灵魂。有人穿着定制马甲递上订单,要求用羊皮鞭抽背;有人举着特制的合同,规定好每道伤痕的长度弧度。
「这些都是成年人的合法娱乐」,管理层这样说。他们推着咖啡车穿过刑具陈列室,金边杯盏里晃动的琥珀色液体,让我想起医院消毒水的气味。
有趣的是,所有人都在强调「自愿」二字。皮鞭落下时撕裂空气的声音,比这二字更真实。有个女孩尖叫着喊「再来」,我看见她口袋里露出医院报告的角——长期失眠,贫血,最近刚做完子宫息肉手术。
二、精致的牢笼制造术
这里的美学很讲究。苏打水兑橄榄油调的蜡烛,擦得锃亮的桦木鞭,按黄金分割比例摆的皮具架。最昂贵的那间包厢,连呼吸都是定制的——负离子香氛调着高级松弛剂,让客人的意识像被泡发的木耳一样绵软。
有回我给客人系束缚带时,他的手机震动起来。先是加密聊天的提示音,接着是快递到货的提示。后来我才明白,那些自称「支配者」的人,往往在另一个平台上当着物流小哥,提着饭盒骑着电动车。
三、欲望的零售价
鸨母总在说「要相信市场」。她说有人为二十分之一小时的鞭打付过三万块,但不提那些被抽断的皮带最后卖给皮革厂的价格。她说这是自由交易,但没说交易簿上哪些字眼要用特殊墨水盖住。
某个露水晨,我听见两个客人聊生意。一个在讨论加密货币暴跌,另一个在比较亚光漆面和抛光面的皮鞭价格。他们举着雪茄说「人性本该自由」时,自己的领带正被女招待往金属挂钩上绕。
四、我们都是猎物吗
离开那天,我从消防通道穿过去。月光落在地板上,像未经处理的动物皮毛。那些自称「牛仔」的人还在俱乐部里打马,用进口硝化纤维绳抽打着彼此的幻想。
后来我翻开贷款合同,发现上面的字迹都是电子合成的。他们连骗局都复制得如此精致——像那些用塑料仿制的羊皮鞭,摸起来跟真的一样顺滑,却在碰到热水时渗出化学味。
这段经历像一块磨砂玻璃,现在回想时只能看见模糊轮廓。倒映在皮具架上的自己,与货架上那些待价而沽的道具重叠着。或许这就是时代性的隐喻:我们都在欲望的卖场里,既是消费者,又是待售的商品。
只是我还庆幸,至少这次「调教」有停止键。有些人正在用终身合约绑定的灵魂里,大概连这样的庆幸都失去了。